鄭州外國語中學教案編制規(guī)范
一、教案編寫原則
1.課程標準原則。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以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(jù),在深入鉆研教材,了解學情的基礎上,根據(jù)課程的性質、內容和特點,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風格,編寫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個性化教案。
2.要素指標原則。教案一般應包括一些必備的基本要素指標,如課程名稱、授課班級、上課時間、課程類型、課時分配、教學目標、重點難點、教學方法、板書設計、教學設計與教學內容(重點)、練習反饋、課堂總結、課后反思(重點)等。
3.效果第一原則。課程標準是對教學課程的總體要求,講課提綱是上課時的基本提要或綱要,而教案則是實現(xiàn)課程標準的具體細化并精心設計的授課工作方案,它應充分考慮課堂教學效果、教學質量、學生掌握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情況,應以教學(學習)效果最優(yōu)為原則。
4.相對穩(wěn)定原則。一般而言,教師的教案在編寫好后,只要課程標準沒有修訂,且教案編寫得比較有效、適當、可行,下次使用時,可在參考原教案的基礎上,根據(jù)學科的發(fā)展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,進行一些必要的更新、修改與完善。
二、各類教案編寫的要素
(一)課程模塊教案
課程模塊教案是教師依據(jù)課程標準和相關教材編寫的一種在規(guī)定時間內要完成的課程計劃,是對該模塊課程教學的整體設計。編寫課程模塊教案的意義主要是利于教師根據(jù)課程標準確定課程教學的任務、目的和要求并合理規(guī)劃、組織和調整教學內容,構思課程教學的總策略和方法系統(tǒng),確定課程教學評價的目的、標準、模式和方法等,并在上述工作基礎上,制定課程教學計劃。一般而言,課程模塊教案的構成要素包括:
1. 一般項目:課程類型、日期、年級、課時;
2. 課程元素:課程目標、課程內容、課程實施、課程評價。這一部分是該教案的核心,需要老師在備課組認真研討、達成共識的的基礎上編寫;
3. 所需條件:為順利實施該課程所需要的條件。
注:課程模塊教案是備課組集體研究的由備課組長執(zhí)筆同組教師共享的教案。
(二)單元教案
單元教案主要是確定單元(章)的教學任務、目的和要求(或教學目標),確定單元(章)的具體教學內容,確定單元(章)教學的結構、策略和方法系統(tǒng),包括怎樣把握單元(章)內容的內部聯(lián)系和外部聯(lián)系、怎樣搞好重點內容的教學、劃分各課時的教學內容、確定學習方式等;確定單元(課題)的教學評價工作方案,并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編制單元(章)教學計劃等。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:
1. 教材分析
分析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;分析教材內容的編排與呈現(xiàn)方式;分析教材知識與例習題的功能與作用等。
2. 近幾年高考對本單元內容考察的分析
目的是通過對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分析研究,便于了解與掌握本單元內容的教學重點和標高。如:高考試題考察了那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?是以何種方式進行考察的?考察的程度與所占的比例為多少?高考試題是怎樣體現(xiàn)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要求的?試題對本單元教學有何啟示等。
3. 課時的劃分與教學目標的確定
根據(jù)教材內容的分析指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,可劃分為幾個課時,各個課時相互之間的關系與作用。
4. 學情分析與教學策略
學情分析分為一般的認知前提、思維特征的分析與本班學生能力起點分析等。在此基礎上提出各部分內容采取的教學策略。
注:單元教案是備課組集體研究的由備課組長或指定教師執(zhí)筆同組教師共享的教案。
(三)課時教案
課時教案主要是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;構思本課時的教學過程、教學策略和方法;選擇和設計教學媒體;準備課時教學評價和調控方案;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,編制課時教學方案。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:
1.一般項目:課題名稱、課型(新授課、習題課、講評課、專題課、實驗課等)、授課日期、年級班級、課時。
2.教學目標:用行為主體、行為動詞、行為條件、表現(xiàn)程度描述三維目標。行為動詞盡可能是可測量、可評價、可理解的。
3.教學重點:重點即最能體現(xiàn)教學目標的知識及相關能力。
4.教學難點:難點即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,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。難點不一定是重點。也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…。
5.教學方法:講授,啟發(fā)式教學,探究式教學,參與式教學,討論式教學,案例分析,多媒體教學等。選擇其中幾項,或補充其它教學方法。
6.教學手段:多媒體設備,模型演示,儀器模擬實驗,錄像,其它教學道具與教學條件等。
7.板書設計:板書形式一般有詞語式、表格式、線索式、對稱式、圖示式等,結合PPT,根據(jù)需要靈活選用。備課時要精心構思,科學凝練,講究美感,突出實用。
8.教學過程:流程分為導入、呈示/對話/指導、運用、總結。呈示包括講述、板書、聲像、動作等行為;對話包括問答、討論等行為;指導包括自主學習、合作學習、探究學習等行為。上述九種主要教學行為是教學過程設計中師生關系的核心部分,編制該部分教案時,教師要根據(jù)自身優(yōu)勢以及學習目標的性質加以靈活地選擇和運用,以實施真正的有效教學。
9.教學反思:即反思教學,它強調教師對問題的深度思考,對教師的教學研究和專業(yè)發(fā)展有重要意義。教師可寫課堂成功之處、不足之處、教學機智、學生反應,也是一種“再教設計”。內容上可一事一議、一得一記、有感而發(fā);文體上可分為教后記、教育隨筆、情景記錄、案例分析、問題爭鳴等;篇幅上可有感則長,無感則短。
注:(1)教學目標呈現(xiàn)形式可按三維目標要求,亦可提煉后以1、2、3…呈現(xiàn)。(2)板書設計可以內容標題布局簡圖呈現(xiàn),不必羅列詳細內容;(3)教學過程一欄,青年教師須寫詳案,有經驗的老師可寫簡案;(4)教學反思可周內簡寫列注,月末整合細寫。
總之,編寫教案時,應該尋求各個教學要素之間的內在邏輯,從學習目標的確定,到實現(xiàn)目標的各種手段的設計和選擇,都要圍繞使每一個學生在現(xiàn)有的基礎上有所發(fā)展。教案是帶有主觀性的設計藍圖,在實施時要依學情變化靈活調整,以實現(xiàn)有效教學、優(yōu)質教學、乃至卓越教學的目的。
本教案編制規(guī)范自發(fā)布之日起施行。